「友好」的證物
這是今年8月底參加「端旅行 X 八旗文化」滿洲7日深度遊時,在大連俄羅斯風情街入口處拍的照片。
照片內癡情望著建築物的就是同行的團員們 ^_^
昨晚整理照片,驚訝地注意到去年也是八月底,在日本北九州門司港拍的照片………
長得一模一樣吧!!!除了一個門口宣揚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」,一個廣告「中国料理」,一模一樣咧!
去年路過門司港的這間「北九州市立國際友好紀念圖書館」時,並沒有對它的外型留下多少印象,只記得門司港有個掛著薄熙來題名的仿古建築。
友好紀念圖書館是1994年,中日雙方為了紀念大連與北九州成為友好都市 15周年而「復刻」的,本尊就是最上面那棟, 1902年建於大連的東清鐵道汽船會社事務所。東清鐵道是俄、清合資,因此日俄戰爭後,這間建築物的用處也改了,從1907年起變成大連俱樂部,1926起又變成日本橋圖書館(現在的勝利橋在日據時代叫做日本橋)。復刻版建物前的說明提到了日治時期的變遷,以及本尊「現在被當作集合住宅使用」。可能這說明已經有些年歲了,內容並沒有更新,現在大連那邊的本尊已經又改成藝術展覽館了。有趣的是,本尊建物前的說明卻略過上述日治時期的遭遇,只說了它原本是東清輪船公司社址。當然,或許別處另有說明,只是我看漏了,不過我猜可能是為了配合「俄羅斯風情」的觀光宣傳,加上中式史觀一向只重源頭、不重後來的演變,而且非壞事不提日本的習性使然,就有意無意的「一切從簡」了。
再來兩張本尊的照片
史蹟沒附上多少說明,但建物旁邊倒是有好幾張政治宣傳海報,不過海報上最左邊那幾行英文,可真是天書ㄚ…………….
P.S. 剛看了百度百科,本尊「原建築損毀嚴重,大連市政府於1996年撥專款按原型重建」。所以本尊也不那麼本尊,是個借屍還魂的復刻品嗎?(昏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