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戶日常
上個月去了高槻市的しろあと歴史館,裡面除了基督徒大名高山右近的相關文物外,還有不少有趣的展品與說明。
關於不定時法,這裡的解說偏向往社會文化方面做連結,還弄了一個與上面大圖相關的「鄉民一日生活」的影片櫥窗。雖然沒有在計算方法上有深入的解說,但下方的小圖也算相當能夠傳達不定時法的概念了。
下面的照片,右上角是其他博物館也常看到的算盤。下方是禁教之後,記載每一家每個人(改)信什麼佛教宗派的登記本。在長崎跟九州的地方博物館內也常看到這種登記本。
高槻藩藩士子弟可以免費上「菁莪堂」,除了武術之外,教授以儒教為中心的秩序、禮節等。一般庶民上的私塾叫做「寺子屋」(中上圖)以實用為主,從僧侶到醫生、商人所需要的書寫、閱讀、計算、打算盤等等本事通通都教。寺子屋從18世紀下半開始全國盛行,中下有個高槻附近寺子屋分布的簡圖,接近一半的寺子屋提供算術課程,其中最熱門的太田塾在幕末時期有兩百名以上的男女學生。
回到本文最上面的一日生活時刻表。把小孩到寺子屋學習是畫在午餐過後的未刻下方,另外午餐前的早上畫有幼童進行灑掃之類的簡單家務勞動。意思應該是孩童也要負擔部分簡單的家務,做完之後就可以去寺子屋上學。當時的寺子屋不像現在的學校供應營養午餐,所以要先在自己家裡填飽肚子,下午再到寺子屋去。